1壓縮機缺油的機理分析 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潤滑油是隨著冷媒一起排出壓縮機,經過循環又回到壓縮機,那么在有冷媒出入的地方就有潤滑油的出入。 冷媒性能和潤滑油性能有著本質的區別,冷媒在系統循環過程中存在兩相,即液態冷媒和汽態冷媒,而潤滑油基本上處于液態,當冷媒從液態轉變為汽態,潤滑油會從冷媒中析出,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它們很可能在某個零部件或某個結構點儲存,導致潤滑油無法順利回流到壓縮機,造成渦旋壓縮機缺油,如果缺油長時間得不到解決,會導致壓縮機內部運動零件潤滑不足,出現干燒等故障,大大加速渦旋壓縮機的損壞。 2保證回油—安裝方面 壓縮機在排出冷媒時,也會排出微量的冷凍機油。即使只有0.5%的上油率,如果油不能通過系統循環回到壓縮機中,若以5HP為例,循環量在ARI工況下約為330kg/h,則在50分鐘就可以將壓縮機內的油全部帶出,大約在2~5小時內壓縮機將會燒壞。 因此為了確保壓縮機運行不缺油,應該從以下二方面著手: 1、確保排出壓縮機的冷凍機油回到壓縮機; 2、減少壓縮機的上油率。 一、確保排出壓縮機的冷凍機油回到壓縮機 1、應確保吸氣管冷媒的流速(約6m/s),才能使油回到壓縮機,但最高流速應小于15m/s,以減小壓降與流動噪音,對水平管還應沿冷媒流動方向有向下的坡度,約0.8cm/m。 2、防止冷凍機油滯留在蒸發器內。 3、確保適當的氣液分離器的回油孔,過大會造成濕壓縮,過小則會回油不足,滯流油在氣液分離器中。 4、系統中不應存在使油滯留的部位。 5、確保在長配管高落差的情況下有足夠的冷凍機油在壓縮機里,通常用帶油面鏡的壓縮機確認壓縮機頻繁啟動不利于回油。 二、減少壓縮機的上油率 1、在停機時應保證制冷劑不溶解到冷凍機油中(使用曲軸加熱器)。 2、應避免過濕運轉,因為會起泡而引起的上油過多。 3、內部設置油分離器裝置。 4、壓縮機內部的油起泡使油容易被帶出壓縮機。 三、長配管高落差 當配管長比容許值大時,配管內的壓力損失會變大,使得蒸發器中的冷媒量減少,導致能力下降。同時,配管內有油滯留時,使得壓縮機缺油,導致壓縮機故障的發生。當壓縮機內冷凍機油不足時,應從高壓側追加與壓縮機出廠相同牌號的冷凍機油。 四、設置必要的回油彎 落差超過10m~15m時,應在氣管側設置回油彎管。 1、必要性:停機時,避免附著在配管中的冷凍機油返回壓縮機,引起液壓縮現象。另一方面,為了防止氣管回油不好導致壓縮機缺油。 2、回油彎設置間隔:每10m落差設置一個回油彎。 五、確保適當的冷凍油粘度 冷凍機油和制冷劑有互溶性,停機時,制冷劑幾乎全部溶解在冷凍機油中,因此需安裝曲軸加熱器以防止溶解。 1、運轉中不應使含有液體的制冷劑回到壓縮機中,即保證壓縮機吸氣有過熱度。 2、起動及除霜時,不應產生回液現象。 3、避免在過度過熱狀態下運轉,避免油劣化。 4、氣液分離器的回油孔大小應適當:孔徑過大會吸入液體制冷劑造成過濕運轉;孔徑過小會使回油不順暢,使油滯留在氣液分離器中。 3保證回油—設備方面 ?一、潤滑油的選擇 潤滑油在渦旋壓縮機中主要起潤滑、密封、清洗、散熱、防銹作用,選擇好的潤滑油不但有利于提高渦旋壓縮機可靠性,而且對空調系統的性能也有很大提高。 二、系統中的元器件的選擇 油分離器:油分離器它一般安裝在排氣管上,通過迅速的壓降來實現汽油分離,然后通過回油毛細管回歸壓縮機儲油池,目前采用比較廣泛的油分離器有三種: 1、帶浮球的油分離器,油分離器中如果積聚有油時設置在內部的浮球閥將會打開,使油回到壓縮機中; 2、手動使油回到壓縮機的油分離器,油聚集在油分離器中,需要手動打開回油閥,使油返回到壓縮機中; 3、內部不設浮球閥的油分離器,雖然這種油分離器結構簡單,但對回油配管的尺寸要求非常嚴格。 氣液分離器是影響回油的最關鍵零件之一,它一般安裝在回氣口與壓縮機之間;氣液分離器有兩個關鍵的指標,回油孔和平衡孔。 在設計和選用時都必需根據自己系統的需求來選用合適的氣液分離器。在缺油系統的氣液分離器中,基本上都有存油。目前制作氣液分離器的廠家很多,一般的空調廠家只是簡單的選用,而沒有根據自身系統的需求來設計出合適的氣液分離器,容易造成氣液分離器中集油。而一些有研究開發能力的公司在開發有特色的產品時就會根據自身的需要研發出適合系統的氣液分離器。 另外一個關鍵零件就是內外機組連接管,目前眾多廠家都有開發多聯機組,但隨著回油管的長度加長,回油的難度也就逐漸加大,如何在配置了較長連接管的情況下還能很好的回油,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系統控制系統控制 主要涉及到回油控制和均油控制 1、回油控制: 多聯機系統中,在部分負荷工作的情況下,就會在未運轉負荷中產生集油,未工作的負荷越多、運行時間越久,壓縮機外部集油就越多,回流到壓縮機內部的潤滑油就越少。 當系統運行到一定受控指標時(該指標可以是油位、運行時間、溫度等),回油系統工作,通過調節整機負荷、冷媒流量、工作頻率、電機、系統風量等可控因素來調節系統中冷媒的流速和壓力,使壓縮機中的冷媒流速提高,帶動潤滑油回流。當監控系統檢測到油量滿足壓縮機運轉時進入正常負荷工作,如此循環。 2、均油控制: 電控控制均油系統:均油發生在多聯機組中,同樣,在系統中可以設計檢測點,如油位等,當系統檢測到某臺壓縮機貧油時,可以通過均油系統從富油的壓縮壓縮機系統中均衡部分潤滑油給貧油壓縮機系統,如果第二臺壓縮機也產生了貧油,通過檢測重新開始一次均油,依次類推,直到所有壓縮機系統油量均衡。 優化結構設計均油系統:優化結構設計也有利于回油,目前常用的是汽油平衡技術。理論上各并聯壓縮機曲軸箱內的油壓和氣壓均可以保證,但實際并不是很理想,由于平衡管的設計加工、機組安裝、各壓縮機的泵油量等因素影響,導致各壓縮機曲軸箱的油壓氣壓會高低不一,因此采用該回油方式,必須很好的從以上幾方面控制,而且使用時不要超過三臺壓縮機。 另外一種回油結構采用的是非平衡技術,丹佛斯的專利結構。系統流路中的壓力依次降低,這樣在壓縮機中也就建立了壓力梯度,潤滑油首先流入上游的壓縮機,當油位高于連通管底部時,會在氣流和壓差的作用下溢流,進入下一臺壓縮機,如果油量正常,各壓縮機都可以得到充足的潤滑油。 四、系統速度、壓力對回油的影響 系統工況變化對渦旋壓縮機系統內部冷媒的流速、壓力、相態有很大影響,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冷媒和潤滑油幾乎是互溶的。 冷媒在管道中的流速、壓力越大,對潤滑油的回流越有利。 回油控制一般是通過控制機組頻率來改變機組冷媒流速的,當機組頻率增大時,在單位時間內,經過壓縮機的制冷劑流量越大,制冷劑在管道內流動時的速度、密度都有提高,那么潤滑油回流的速度自然就加快了。 多聯機組在安裝過程中,基于結構需求,內外連接管可能會超出廠家推薦的尺寸,隨著連接管的加長,系統壓力損失就越大,冷媒在系統中的流速也會減緩,這樣對系統的回油極為不利,緩流的冷媒中會析出潤滑油,附在管路內壁上,在一些容易存油的零件中會造成潤滑油存集,使得潤滑油不能完全回流到壓縮機內。建議如下操作: 1、盡可能選用傾點較低的潤滑油,這樣有利于潤滑油在管道中的流動; 2、選用適用系統的油分離器和氣液分離器,連接管的長度對回油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連接管過長時應作相應的處理,如增加潤滑等; 3、在設計初期盡可能考慮回油因素,通過結構設計優化系統回油; ?4、頻率對冷媒的流量和流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頻率的提高,流量和流速也會加大,回油量也會提高。
1、相序、缺相、逆相保護 故障分析:用萬用表檢測電路板進電的三相電源相與相之間是否都有380V電壓,如有則故障可能是逆相保護,將接入機組的電源相鄰的兩根進線對調即可,根據經驗一般多數是線接反了;否則故障可能是缺相保護,檢查接入電源或接入線是否可靠。 2、水流保護故障 故障分析:水流保護故障,在所有工程安裝中最常見。不考慮安裝問題,報水流保護一般有兩種可能:水路系統不流通與水流開關本身損壞。導致水流故障,往往是水路問題。 檢查并清理管路過濾器有沒有問題,檢查管路閥門、循環泵有沒有損壞或者是否打開;如果都正常,那么就是水流開關本身故障,可短接看看是否啟動,如果可以啟動那就是水流開關的問題。 3、出水過熱保護? 故障分析:水箱實際溫度是否超過設定溫度;水箱傳感器放置位置不正確或水箱傳感器與盲管壁沒有接觸緊密。水箱溫度傳感器連線斷線或溫度傳感器阻值漂移。 檢查設定溫度、溫度探頭。檢查水溫度值是否與實際值相符,如果溫度相符合,那么就是探頭壞了更換探頭就行。如果這些都沒有問題,就需要看下主板。 4、高壓保護 故障分析:通過壓力表確認系統高壓壓力確實過高,說明水路有故障,可能存在這些問題:循環水泵實際流量偏??;水路中閥門或過濾器堵塞;閥門沒完全打開;水溫設置過高;換熱器結垢堵塞;水系統中有空氣;水系統中缺水。 如果系統高壓壓力沒達到報警壓力,則檢查壓力開關接線是否可靠,將接線插重新拔插可靠。停機后用萬表用檢測高壓壓力開關是否導通,如不導通則可能是壓力開關壞。 5、低壓保護? 故障分析:這個故障比較常見,遇到這種故障首先考慮就是缺氟漏氟了。另外在檢查機組是否化霜不良,如果機組翅片結霜嚴重,還要檢查風扇是否有問題,風扇故障會容易產生結霜。還有蒸發器長時間不清洗,也會容易出現低壓故障。 可在關機狀態下測低壓壓力是否過低,低于0.5MPa重點查找氟路是否有泄漏點或堵塞;高于0.5MPa重點檢查低壓保護開關及膨脹閥。停機后用萬表用檢測低壓壓力開關是否導通,如不導通則可能是壓力開關壞。 6、排氣溫度過高保護? 故障分析:機組運轉狀態下,查詢排氣溫度值是否與實際溫度相符,查詢排氣溫度是否超過120℃。排氣溫度不高,可能是排氣溫度傳感器壞、接觸不良或者是電路板損壞。 排氣溫度過高,則檢查高低壓是否正常、膨脹閥是否微堵、機組是否缺氟,四通閥是否串氣,壓縮機是否串氣,冷媒管路是否有堵塞。 7、水位開關故障 故障分析:常見的原因有高低水位接反;低水位裝置接線接觸不良;主板故障。 8、通訊故障 故障分析:檢查屏蔽線中途是否斷開、是否兩端接插時接觸不良。如果斷開接觸不良,可通過重新插拔、更換控制面板、屏蔽線、電路板判斷故障點。另外通訊線如果用的不是銅芯線,或控制板受潮都有可能出現通訊故障。 9、溫度傳感器故障? 故障分析:首先檢查檢查探頭在主板側的接頭是否牢靠,主板有無問題,如果都沒有問題,那么表明相應溫度傳感器要么短路、要么斷路。檢查相對應傳感器探頭電阻,在溫度為25℃ 時此傳感器正常阻值為5kΩ左右(排氣溫度傳感器為80℃,50kΩ)。如阻值正常再重新插拔確認無誤后還不行則可判斷為電路板故障。? 10、控制面板顯示屏上無顯示 故障分析:檢查沒有電,查看設備保險絲熔斷是否正常,如果這些都正常,在看主板或者顯示器是否有問題。 11、出水溫度過低 故障分析:?查詢出水溫度值是否與實際溫度相符,如果不相符更換出水溫度探頭;如果與實際溫度相符,檢測水箱溫度值是否與實際值相符(如果是水箱溫度控制機器工作),檢查并清理管路過濾器,檢查管路閥門有沒有損壞是否打開,檢查循環泵是否符合機組流量要求,是否正常運轉。 12、主機不運轉? 故障分析:首先要確保機組參數設置正確,然后在查看電源是否故障;檢查壓縮機接觸器有無問題,電線是否接緊。另外,如果壓縮機長時間高負荷運轉,會出現過熱保護。 13、制熱能力偏低 故障分析:空氣換熱器散熱不良,清洗空氣換熱器;水流量不足,清洗過濾器;制冷劑注入量不足,檢漏并注入定量制冷劑;風機電機壞,蒸發器結霜嚴重;管道保溫不好,重新給管道做保溫;機組冷媒系統有堵塞,檢測堵塞部件;壓縮機問題,更換壓縮機。 14、除霜不干凈 故障分析:盤管探頭脫落 ,檢查盤管探頭感溫位置是否準確,是否損壞;除霜參數設置不準確,重新調整好除霜參數;系統缺少冷媒。 15、風扇不轉? 故障分析:風扇電機燒毀,更換或修理;接觸器壞,更換接觸器;風機電容壞,更換電容;無啟動信號,主板風機無啟動信號。 16、水泵不啟動 故障分析:判斷水泵是否卡軸。用手觸摸水泵發燙或者用螺絲刀轉動扇葉十分困難可以證明水泵卡軸,處理方式就是用一字螺絲刀轉動水泵扇,水泵卡軸需要更換或者維修。 主板水泵無輸出信號,使用萬用表的電壓檔直接測量水泵負載端口有無輸出,無輸出證明主板有問題,只需更換主板即可。 水泵繼電器燒壞,使用萬用表的歐姆檔測量水泵繼電器的常開端口,當測得電阻值無限大時,證明繼電器損壞,當然往往目測就可以判斷是否燒壞。只需要更換一個繼電器即可使得水泵正常運行。 17、空開跳閘 故障分析:空開合不上,更換一個空開且保證線沒有虛接,如果不行可能是壓縮機接地或者主板存在短路,判斷準確后需要更換壓縮機或者主板。 空開偶爾跳閘,往往是空開線虛接導致,重點檢查線是否接牢即可。當然如果空開放在濕度較大的地方可能會受潮導致跳閘。